核燃料循环综述 二

铀存在于地壳中,带有轻微的放射性。其在地球中的储量是金的500多倍,大约与锡的储量相当。大部分的岩石、土壤,河流以及海水中都含有铀元素。地壳中60%的岩石属于石灰石,而铀在石灰石中的含量大约是百万分之四。在铀富集度高的地方,铀的含量可达0.04%。一些煤矿床中铀的含量可以超过0.01%。事实上,铀在自然条件下会形成一条衰变链,产生一系列元素。天然铀的放射性主要来自于这些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矿物质,在采矿和制粉过程中这些矿物质会被筛除。

有一些地区,地壳中的铀含量足够高,有开采的价值。这样的富集称为矿石。

铀矿的开采

铀矿石的开采方法有地下开采法、露天开采和地浸开采法三种。一般情况下,当矿体埋藏较浅时用露天开采法;当矿体埋藏较深时,用地下开采法。用地下开采法时,矿体的深度一般深于120m。

露天开采要求玻璃表土,打开一个大的开采口。为了防止滑坡,开采口的墙体要求有一定的倾斜度,因此开采口一般比矿体本身大。相较于露天开采,地下开采对土表的影响比较小,需要移除的土方也比较少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地下开采中,要求加强通风系统,以防止人暴露在空气辐照中。

如今,地浸开采法占的比例越来越大。在开采过程中,用氧气处理的浸出剂流过疏松多孔的矿床,将铀的氧化物溶解到浸出剂中,然后将其带到地面。浸出剂可能会呈弱酸或者弱碱性,以保证铀元素溶解在溶液中。接着,从浸出剂中的收集铀的氧化物,这与传统的方法相同。

在开采过程中到底采用何种开采方法,取决于矿床的自然条件,安全因素以及经济方面的考虑。

在以下的链接中,可以获得更详细的相关信息:

  • 铀的供应
  • 世界范围内,铀矿的开采
  • 铀矿的地浸开采法

铀的水冶

铀的水冶过程就是从铀矿石(或浸出剂)中提出铀,这个过程一般在铀矿附近进行。大部分的矿井配有研磨机,有些地方各个铀矿井距离较近,一台研磨机可能需要处理来自多个矿井的铀矿石。通过水冶可以得到铀氧化物的浓缩物。这些浓缩物俗称“黄饼”,其中铀含量达到了80%。而天然铀矿石的铀含量为0.1%,甚至更低。

在水冶过程中,对铀矿石进行了粉碎,研磨成细浆,并用硫酸(有时用强碱溶液,这依据具体矿石的种类来选取)处理以从中分离出铀的化合物。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,从中沉淀出铀氧化物的浓缩物(U3O8)。这些浓缩物俗称“黄饼”,但是它一般呈黄褐色的,在干燥后装入200L的鼓式容器。

铀市场上交易的产品就是U3O8,一个1000MWe的反应堆一年发电所需的U3O8大约是200吨。

铀转化和铀浓缩

铀水冶过程中得到的产物并不能直接用作核反应堆的燃料,而是需要进一步的处理。天然铀中主要是U-235和U-238,其中U-235是“易裂变核素”,所谓的“易裂变核素”就是在任意能量中子的轰击下都能发生裂变,释放出能量,而且能发生链式反应的核素,它可以直接用作反应堆的核燃料;U-238是“可转换核素”,它需在中子的照射下转换出“易裂变核素”才能用作核燃料。在天然铀中“可燃”的U-235仅占0.7%左右,而剩余的主要是“不可燃”的U-238。而大部分反应堆所用的铀燃料中,U-235的含量为3.5%-5%,因此需要进行同位素分离处理,以获得所需产品。所谓的同位素分离,就是增加一种同位素相对于另一种同位素的含量的过程。同位素分离过程中,要求含铀工质处于气态。因此在进行铀同位素分离之前,要将其转化成低温条件下气态的六氟化铀。

在转化装置中,先将铀的氧化物还原成二氧化铀,然后再转换成六氟化铀,以备浓缩之用。在一些以天然铀为燃料的反应堆中,二氧化铀就是所用的燃料。此环节的主要危险在于,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氟化氢。这些得到的六氟化铀凝固后装入14t的金属柱形容器。

同位素分离的过程就是将气态的六氟化铀分成两股流。一股是精料流,它将被浓缩到所需的丰度,称为“低浓铀”;另一股流为贫料流,其中U-235的含量逐渐减少。在商用分离工厂中一般采用的是气体离心法,就是将成千上万台离心机连接起来,组成分离级联。当离心机高速旋转的时候,这些分子间的差别——两种铀元素间1%的质量差别,就会将两种元素分离开。激光分离方法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更具发展前景的新方法。

分离得到的是经过浓缩的六氟化铀,再转化回浓缩的铀的氧化物。此时,铀燃料才可以称为可相互替代(虽然他们的丰度可能不一样),但是燃料的制造工艺与设计却有很大差别。

一少部分的反应堆以天然铀为燃料,无需进行铀的同位素分离过程,例如加拿大和印度的重水堆。

燃料制造

反应堆最普遍使用的是陶瓷燃料芯块。浓缩后的六氟化铀转化成铀的氧化物(UO2)后,经过高温(超过1400℃)烧结,压制成二氧化铀芯块。接着将这些芯块装入金属管以制成燃料棒,这些燃料棒组成燃料组件,放入反应堆中燃烧。燃料芯块的尺寸和燃料组件各部件的理化特性,都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它们与燃料的相容。

在燃料制造工厂,生产线的形状和大小都需要严格控制,以防达到临界状态。对于低浓铀燃料,达到临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,但是对于使用特殊燃料的研究堆,临界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

对于一个1000MWe的核反应堆,每年需要27吨的新燃料。

发电和燃耗

核反应堆的堆芯中装入了几百个燃料组件。对于一个1000MWe的反应堆,其堆芯需要装载75吨的低浓铀。在堆芯中,U-235会发生链式裂变反应,并持续地释放出能量。链式反应过程需要慢化剂的参与,水或者石墨都可以充当慢化剂的角色,如今已经实现了裂变链式反应可控的目标。

堆芯中一部分的不可燃的U-238转化成钚,大约50%的钚可以发生裂变反应释放能量,反应堆释放出的能量中三分之一来自钚。

与火电厂一样,燃料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会加热水产生水蒸气,以推动汽轮机和发电机。这样,每年就可以提供超过70亿千瓦时的电力。

为了维持反应堆的发电效率,每12或者18个月,就会有三分之一的乏燃料从堆芯中移除,并代之以新燃料。

一般情况下,1吨的天然铀可以产生4.4千万千瓦时的电力。而对于化石燃料,产生等量的电力需要燃烧20,000吨的煤或者8.5百万立方米的天然气。

另一个与反应堆运行相关的重要问题是燃料的燃耗问题。燃料的燃耗是以十亿瓦日/吨(GWd/t)来计算的,燃料燃耗深度的限值与燃料丰度成正比。对于一个燃料组件韧度一般的反应堆,达到40GWd/t燃耗深度所需的燃料丰度为4%。如果,燃料组件及其他设备的性能更好时,是有可能达到55GWd/t的燃耗深度的,不过这要求5%的燃料丰度;未来在燃料丰度为6%的条件下是有望达到70GWd/t的燃耗深度的。提高燃料燃耗深度的好处是可以延长换料周期——达到约24个月,同时乏燃料组件数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。相应的燃料循环成本减少20%。

与火力发电相同,大约三分之二的热量无法得到利用。这些热量或者排入大型水体(海洋或者大河,使得其水体温度升高几度),或者排入冷却塔中的小型水体,用蒸发冷却(蒸发潜热)。